【媒體看醫大】光明日报报道我校教学质量发展情况

廣西醫科大學:爲教學質量插上騰飛的翅膀
发展靠教育立本,教育靠质量立业。近年来,广西医科大学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健全体制机制,优化指导服务,支持和帮助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为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從“頭”抓起,創新管理機制
嚴冬時節,廣西醫科大學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學工作會和臨床教學工作研討會上卻熱火朝天。上至70多歲的白發教學督導,下至入職不僅的年輕教師,從課堂教學到畢業實習,從校內教學單位到校外教學基地,每一個人都在積極發言,認真記錄。這種圍繞教育教學建設與質量提高而每年召開的全校性教育教學例會,學校一直堅持。
創新不只是理念上的創新,還要從管理、理念、機制上創新。該校健全了校長全面領導、分管教學副校長具體負責、各職能部門和各教學單位爲主體各負其責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領導小組。明確黨政一把手是教學質量第一責任人,主管負責人是直接責任人。要求領導幹部日常進行聽課與教學巡視。搭建有系統完善的學校-學院-教研室三級教學質量管理架構,分類型分層次細化三級質量保障工作職責。
理順管理機制後,學校依據國家相關標准,出台《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修訂)管理辦法》《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指導意見》等文件,強化對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引導,規範專業培養規格和課程標准;制定修訂《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辦法》《本科教學管理規定》等系列檢查、評價辦法,做到校內檢查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使質量保障體系高效化、科學化,教學質量煥發了新活力。
典型引路,提升核心競爭力
如果把高校比作企業,教學質量無疑是其核心競爭力,是其所獨有的、獨特的優勢和能力。廣西醫科大學以本科教學質量爲核心,通過有效的戰略決策、系統控制、組織管理、教學科研、高校文化等具體方式實施高校的資源配置與整合,從而使高校獲得持續競爭優勢,保持和提升繼續發展的潛力。
在實踐教學基地,幾位實習醫師在帶教老師帶領下認真開展臨床診療活動,他們每輪轉完一個臨床科室都要手寫一份完整病曆,並把它交給帶教老師和基地教學管理部門。這就是全校上下耳熟能詳的“四評”“四查”體系。
教育評價與教師發展中心建立教學過程檢查長效機制,通過四評(課堂、課程、專業和學院評價)、四查(期初、期中、期末和專項檢查),實現對教學單位教學運行、教師教學監控的全覆蓋;教務處、學工處、招就處等部門適時開展實踐教學基地、學生思想狀況和畢業生就業質量評估,將質量監控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質量效果,同時也建設了一個易于操作的客觀評價體系。
以生爲本,回歸教育起點
“我是‘白衣執甲’戰士的一員,我將用實際行動踐行中國青年的時代使命,也希望有更多的畢業生加入這支隊伍,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讓青春綻放絢麗之花!”這是在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上,廣西醫科大學2018屆臨床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畢業生梁駒同志作爲優秀畢業生代表所作的發言,是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
學校圍繞本科教學質量,通過建立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開展各類教學評價與在校生、畢業生調查,組織學生座談,評選優秀學生教學信息員和優秀評教班級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教學質量保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提升學生“獲得感”。修訂學生評教指標體系,突出學生滿意度調查,學生評教信息全學期開放,每學期本科生參評率90%以上。投入120萬元建設“廣西醫科大學校情與教學質量動態監測平台”建設,實現監控、評價、反饋、改進網絡化管理閉環,實現教學質量數據的信息化。
近3年來,該校獲得各類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10個、省級項目31個和省級及以上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14個、教學成果獎10個,連續13年獲得“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突出單位”稱號。
(通讯员 靳芳卉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